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美國酷兒表演團體「開襠褲」之《失落的小客廳》(Lost Lounge)


© Split Britches

演出:Split Britches
時間:2011/8/11 18:15

地點:Grand Ball Room, Palmer House Hilton Hotel

文 鄭芳婷

2011年,高等劇場教育協會(Association for Theatre in Higher Education)在芝加哥市主辦的國際研討會上,邀來美國著名的女同志及女性主義表演團體「開襠褲」(Split Britches)為此盛會帶來她們經典的表演《失落的小客廳》(Lost Lounge)。

「開襠褲」劇團由專於酷兒諧擬趣耍的佩姬.蕭(Peggy Shaw)、擅長女性主義劇場的路易絲.魏佛(Lois Weaver)以及藝術家黛博.瑪歌琳(Deb Margolin)共同成立於1980年,為當代首屈一指的女性主義酷耍表演團體。她們擅長以諧擬(parody)、拼貼(collage)、脫口秀(talk show)等後現代表演技巧詮釋酷兒趣味,並在其表演中混入藝術政治(politics of arts)的激進目標。幾十年來,「開襠褲」已影響不可計數的表演團體及表演學者。(註1)「開襠褲」劇團曾於2004年來臺灣,於第三屆女節(Taiwan Women Theatre Festival)進行表演。

此次《失落的小客廳》一劇,以其解構式的插科打諢及脫口秀方式,輔以對於世間情愛的趣味諧擬,重新定義「鄉愁」,並提問觀眾,所謂「失去」究竟代表什麼?而「記憶」又如何建(解)構故事直擊兩位演員(由佩姬.蕭及路易絲.魏佛飾演)之間的權力關係,雖無顯著線性情節,此劇仍將生動刻畫角色,凸顯情慾與性慾交織共雜的戲劇張力。正如酷兒表演學者荷西.繆諾茲(José Muñoz)所提出的「解認同」(Disidentification)理論,強調弱勢團體應對強勢文化的各種行動 (Disidentification, 1998)。繆諾茲認為,弱勢團體具備以巧計及幽默穿梭於主流意識形態之中的自主能力。「開襠褲」劇團即是這樣一組表演團體,能夠以其游擊戰式的力量,持續挑戰與挑釁既有的性別二元論。

註1.美國性別研究學者蘇愛倫.凱斯(Sue-Ellen Case)在其《開襠褲》(Split Britches, Feminist Performance/Lesbian Practices)一書中對此劇團作了深刻細緻的論述。


© Split Britch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