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階級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階級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舞台劇版本之必要性?《是的,首相大人》


照片出處:losangeles.broadwayworld.com

演出:Anthony Jay(編劇)、Jonathan Lynn(導演)、Dakin Matttews、Jefferson Mays、Michael McKean 及其他演員
時間:2013/6/11 20:00

地點:Geffen Playhouse, LA

文 鄭芳婷

華麗高雅的木質書櫃襯著暗紅色絨布窗簾,牆上掛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肖像,透進日光的白色窗欞前是象徵貴族與資產階級的辦公桌椅,舞台上看似完美地呈現出英國政要人物的家居室。然而一旦細看,整面牆的木質書櫃實際上是以相當粗糙的方式繪製而成,甚至欠缺立體感,其他傢具則都是真實道具,並非繪製景片,使得整個舞台顯得相當刻意、難以理解。

開演以後,演員以相當流暢的寫實演法呈現台詞,台詞本身的英式幽默幾乎每十秒鐘就能引起觀眾捧腹大笑,有效而且完全不拖泥帶水。然而寫實主義式的演法雖然乾淨俐落地讓觀眾重溫劇中笑點,卻再一次使得後方牆面的假書櫃更顯慘烈尷尬。

《是的,首相大人》(Yes, Prime Minister)原是於1980年代播出的英國電視情境喜劇,至今已超過三十年,為安東尼.傑(Anthony Jay)與強納生.林(Jonathan Lynn)的共同創作。本次搬上舞台(註一),兩人各為編劇及導演,重新改寫劇本,起用全新演員,以符合舞台劇的規制。

劇中描述內閣大臣金亥克(Jim Hacker)的執政歷程:金亥克致力於改善行政效率,然而他面對的是內閣秘書漢弗萊.艾潑比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以及私人秘書柏納.伍利(Bernard Woolley)對他的反抗及阻礙,前者老謀深算,後者則是個牆頭草。三人針鋒相對的談話諧擬了英國政治的各種問題與困境。作為英國柴契爾夫人聲稱最愛的電視劇,舞台劇版本當然不會放掉觀眾所熟悉的幽默笑點,節奏也抓得恰到好處 。然而,問題是,如果劇場版本僅僅是電視劇版本的另一種真人濃縮重現,那麼劇場版作為劇場版的意義究竟為何?順帶一提,下舞台的大片空間幾乎從頭到尾沒有用到,演員們似乎完全忘記了。

註一:舞台劇版本首演於2010年英國的奇切斯特劇場 (Chichester Festival Theatre)。


舞台遠眺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情慾內爆以後:新編《茱莉小姐》


出處:ladramacriticscircle.com

演出:Neil Labute (改編)Jo Bonney (導演)、Lily Rabe、Logan Marshall-Green、Laura Heisler (演員)
時間:2013/5/21 20:00

地點:Geffen Playhouse, LA

文 鄭芳婷

1920年代風情萬種、紙醉金迷的紐約長島,沈積斑駁的情慾內爆以後,人惟死亡一路可走。

奧古斯特.史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的自然主義(naturalistic)經典劇作《茱莉小姐》(Miss Julie)寫於1888年,場景發生在瑞典的一個貴族城堡中。此次奈爾拉布(Neil LaBute)的改編,不僅將場景改成紐約,台詞也大幅更動,流暢無比的節奏更加入了合乎時事趣味的輕佻幽默。既然是20年代,飾演茱莉小姐的演員(Lily Rabe)身上穿著綴滿亮片和流蘇的輕薄及膝洋裝,頭上戴著刺繡髮飾,紅唇金髮,典型的上流富家女造型;飾演男僕約翰(John)的演員(Logan Marshall-Green)梳油頭,皮製吊帶褲顯得十分復古。然而整潔乾淨到有如宜家傢具(Ikea)樣品屋的舞台設計卻與其他視覺設計調性不合,使得整個表演的時空曖昧不明。

故事講述茱莉小姐在自家廚房與男僕唇槍舌戰、雲雨一番後感到無限懊悔,在絕望之餘最後決定自殺。劇本精彩之處在於描寫茱莉小姐與男僕約翰之間的互動:暴力與慾望橫流,交織在階級與性別框架之中。作為貴族,茱莉擁有階級權力;作為男人,約翰則擁有性別權力,當兩種權力產生衝突,兩人就在小小的廚房空間裡大打出手,大幹一場。約翰的妻子克莉絲汀(Kristine)由於同時在階級及性別上皆是弱勢,因此從頭到尾無力阻止。做愛之後,茱莉變得感傷又脆弱,她覺得自己再也無法面對人群,尤其是她的貴族父親,因此決定私奔,然而約翰不願意與她同行,茱莉於是精神崩潰。她大吼大叫,抽起一根又一根的煙,不斷灌酒,跪在地上乞求約翰對她下命令,時而軟弱時而剛強,彷彿精神患者。而約翰則若即若離,像是一時興致所來,與茱莉在這個愛情/情慾遊戲中高手過招。

階級與性別符碼在此劇中有如茱莉與約翰的玩具或武器,甚至是催情藥。兩人在制度規範的暴力中挑逗彼此,拉扯消長,最終正如史特林堡的自然主義所預言,走向死亡。當然史特林堡的達爾文理論早已淹沒在後現代主義的多元理論洪流中,然而奈爾拉布的改編並非只是重現史特林堡最初的戲劇理論,相反地,藉由諧擬(parody)史特林堡的適者生存觀點,本劇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茱莉小姐》,在這個版本中,茱莉小姐的死亡甚至帶點幽默與自嘲,約翰對股市漲跌充滿偏執,而克莉絲汀則像是個解離症兼強迫患者。舞台上一個個排列整齊的白色鍋碗瓢盆有如醫院擺設,配樂雖然復古卻不時以超大分貝嚇醒觀眾,連女演員乳頭都蓋不住的劇服更是出格,使得本劇充滿史詩劇場(Epic Theater)的調性。